月内22家基金公司官宣自购 基金经理认购不少于8亿元

  本报记者 王思文

  3月17日,头部基金公司易方达基金、天弘基金双双发布公告,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信心,将于近日分别运用固有资金的2亿元和1亿元,投资旗下权益类基金或基金中基金(FOF)。同日,丘栋荣、陈涛、曹庆等基金经理表示,将再次追加自购金额,合计2200万元。

  公募基金业正以实际行动向市场证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看好的信心。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3月份以来,已有至少22家基金公司开启基金自购行动,基金经理参与踊跃,自购金额合计不少于8亿元。

  博时基金董事长江向阳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委会议内容公布后,股市的恐慌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缓解。结合其他影响因素,预计市场下跌趋势改变已渐行渐近。公司管理的长期资金,正坚定按照长期投资思路,积极布局优质股票资产。未来一年到两年的时间内,市场提供相对较佳回报的概率是非常高的。在经济逐渐企稳、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中国的创新活力会越来越强,新兴行业将不断涌现并迎来高增长,传统行业则会持续再造和更新,中国经济仍然是孕育大量投资机会的一片‘沃土’,持续为股票市场带来投资机会。”

  基金业自购阵营扩容

  向市场传递投资信心

  近期,在市场震荡加剧背景下,公募基金业却正向市场传递投资信心。不仅有多家基金公司陆续加入“自购阵营”,权益类基金也正逐渐恢复大额申购,更不乏明星基金经理宣布追加自购。

  例如,睿远基金年内已第二次发布公告称,将使用固有资金申购旗下公募基金产品。据3月16日公告显示,公司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信心,将于3月18日(含)起10个交易日内使用固有资金申购旗下公募基金,拟申购金额合计不低于1.5亿元,持有时间不少于5年。而在此前的1月27日,公司就曾与公司基金经理共同申购旗下公募基金合计1.3亿元。

  同样是基于对市场乐观预期,永赢基金宣布拟出资3000万元认购旗下永赢成长远航一年持有混合基金A类份额;海富通基金也于3月11日出资1000万元固有资金申购旗下海富通稳健养老目标一年持有期混合型发起式基金中基金(FOF);万家基金于3月9日发布自购公告称,将于一个月内出资5000万元自有资金申购旗下偏股型基金。

  从《证券日报》记者跟踪报道情况来看,今年春节假期后,基金自购行动持续不断,尤其是3月份以来,已陆续有易方达、天弘、睿远、万家、永赢等多家基金公司对外发布自购计划。

  此外,部门明星基金经理们也在“出动”。

  3月17日,基金经理丘栋荣再次宣布自购计划:自3月18日(含)起十个交易日内追加自购中庚价值品质一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拟自购金额不低于1500万元。

  除此之外,中庚旗下两位基金经理陈涛、曹庆也宣布追加自购中庚价值先锋股票型基金,拟自购金额分别不低于500万元、200万元。公司层面,中庚基金更是连发两则公告,宣布丘栋荣管理的中庚价值品质一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恢复正常限购,陈涛、曹庆管理的中庚价值先锋取消单日单笔申购不超过一万元的上限限定。

  对于此次放开限购和基金经理自购行动,中庚基金表示,“这是经中庚基金管理层、投资团队审慎思考后做出的决定,主要原因在于:经过近期的深度回调,无论A股还是港股,在基本面、估值、政策等多重因素叠加下,权益资产的吸引力进一步提升,为低估值价值投资策略创造了绝佳的投资机会。依托于低估值价值投资策略体系,我们有信心通过正确地承担风险,为持有人构建基本面低风险、低估值、高性价比的投资组合,以获取可持续的超额回报。”

  截至3月17日记者发稿时,已有近10位基金经理开启自购模式,以实际行动落实“与投资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

  投资机会正从“结构性”

  转向“系统性”

  展望后市,中庚基金预测,市场投资机会正从“结构性”转向“系统性”。“总体来看,当前市场基本面风险释放充分、估值回落至相当有吸引力的水平、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权益资产的性价比和吸引力进一步提升。因此,我们认为,当前市场的投资机会已经由之前判断的‘结构性’机会转向‘系统性’机会。但依然要警惕一些高估值、高风险的资产。”

  恒生前海基金则对记者表示,预计后市将聚焦稳增长、高景气、疫情后修复、全球通胀四个方面寻找投资机会。

  对于港股市场的投资机会,丘栋荣表示,战略性看好港股中的成长股、价值股以及部分互联网公司的系统性的投资机会。经过持续调整后,港股中以互联网、科技、医药为代表的成长股估值回落至一个相当有吸引力的水平,一些龙头公司估值回落至个位数水平,基本面也得到持续改善,交易层面风险也得到充分释放。(证券日报)

【编辑:蒋妍】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月内22家基金公司官宣自购 基金经理认购不少于8亿元

相关推荐: 镍价波动将持续引发新能源车涨价 车企成本承受压力

  镍(Ni)价波动将持续引发新能源车涨价 车企成本承受压力  非Ni莫属?车企调“电路”应对   文/图/表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邓莉   特斯拉车价一周内两连涨、比亚迪3月16日宣布再次涨价……这一轮涨价的源头,指向“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虽然近年来车…

(0)
上一篇 2022年3月18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18日

相关推荐

  • 假网站假首席“坑你没商量” 证券业高频打假

      证券时报记者 刘艺文   对证券业而言,打假是一个老话题,更是需要长期坚持做的事。   近日,不少券商发布了《关于警惕不法分子假冒xx证券名义进行非法证券活动的风险提示公告》。这些公告称,近期,发现不法分子假冒公司名义,通过假冒网站、假冒APP、假冒工作人员等形式从事非法证券活动,严重损害广大投资者合法权益和公司品牌声誉。   公告特别提醒投资者应提高警…

    财经 2022年3月16日
  • 首款能“听见”声音的织物问世

      首款能“听见”声音的织物问世   科技日报北京3月16日电 (记者张梦然)听力有问题?把你的衬衫穿起来。英国《自然》杂志16日发表一项研究报告,报道了一种含有特殊纤维的织物,其能有效探测声音。这种织物以我们耳朵的精密听觉系统为灵感,可以用来进行双向交流,辅助定向倾听,或监测心脏活动。   从原理上讲,所有织物都会响应可听见的声音而振动,但这些振动是纳米级…

    财经 2022年3月17日
  • 五大首席看A股:多重利好因素将助力中国股市“突围”

      本报记者 吴晓璐   近日,A股连续回调。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3月15日,A股平均市盈率为16.4倍,接近2019年年底水平。   《证券日报》记者就当前A股估值水平及长期趋势,采访了五位首席经济学家或首席策略官。专家表示,目前A股估值水平处于历史均值以下,后续应逐步聚焦基本面。从中国经济基本面、市场流动性以及企业业绩来看,未来多重利好因素将助力A…

    财经 2022年3月16日
  • 交通一体化网络加快构建 京津冀携手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京津冀携手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2021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合计9.6万亿元,是2013年的1.7倍;京津冀三次产业构成比由2013年的6.2∶35.7∶58.1变为2021年的4.5∶30.6∶64.9……自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三地持续增强协同联动,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阶段性成效,产业、交通、生态环境及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率先实现…

    财经 2022年3月17日
  • 加息落地,美股纳指涨超3.7%,中概股狂飙

      中新经纬3月17日电 美东时间周三(3月16日),美国三大股指全线上涨,道指涨1.55%,标普500指数涨2.24%,纳指涨3.77%。科技股大涨,苹果涨近3%,特斯拉涨近5%,脸书涨超6%;中概股暴涨,世纪互联、知乎涨超80%,金山云涨超72%,欢聚涨超66%。   当日盘中,美联储公布3月份FOMC利率决议声明,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0.25%-…

    2022年3月17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