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公司恶意注销后致行政处罚落空怎么办

  张家港探索信息共享机制避免行政处罚成“纸面执法”

  □ 本报记者  丁国锋

  □ 本报通讯员 陈梦清 王永虎

  “过去,对企业的违法行为进行了处罚,个别企业直接注销一关了之,给我们执法工作带来很大困难。现在能够建立这样一个企业注销信息的共享机制,可以避免我们的处罚决定成为一纸空文,让行政执法行为更具公信力。”近日,在江苏省张家港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司法局、行政审批局、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召开的圆桌会议上,苏州市张家港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信访中队中队长黄晓波说道。

  会后,张家港市检察院与市司法局、行政审批局等单位会签《关于在行政许可工作中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共享的实施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在张家港市党政通平台设置专门的企业行政处罚信息共享模块,实现行政处罚信息与公司注销信息数据互通。

  《意见》明确,行政审批局在办理企业进行注销、变更法定代表人等登记事项时,应查询是否存在尚未履行的行政处罚信息,如发现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实、企业有行政处罚等未结事项的,不适用简易注销程序。

  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推进,公司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等日益便捷快速,为何要增加这个程序?这源于张家港市检察院办案中的一次调查走访。

  2021年3月,张家港市检察院在走访苏州市张家港生态环境局时,发现有企业受到行政处罚后拒不履行,在被强制执行前恶意注销公司来逃避处罚,导致生效行政法律文书执行出现困难,人民法院裁定准予强制执行后又裁定驳回执行申请,遂依职权予以监督。

  受理案件后,承办检察官多方调查核实发现,2019年12月,一家木业公司因环境违法行为被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处以罚款25.88万元,并被责令两个月内通过“三同时”验收。由于该公司始终未履行行政处罚决定,在法定期限内既未申请行政复议,又未提起行政诉讼,2020年8月,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向张家港市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翌日,法院裁定准予强制执行该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中罚款及加处罚款处罚。

  2020年12月,该公司为逃避处罚,向有关部门恶意申请注销登记。相关部门在不知该公司涉嫌行政处罚,且该公司提供了无债务的虚假清算报告、股东签字确认如有遗留问题承担全部责任的情况下,予以注销登记。

  2021年1月,张家港法院依法对该案立案执行,执行标的为51.76万元。后查明,在执行立案之前该公司已被核准注销,执行已终止的法人缺乏法律依据,遂裁定驳回该执行申请。

  结合查明的上述事实,检察机关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十九条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关于非诉执行案件中作为被执行人的法人终止,人民法院是否可以直接裁定变更被执行人的请示〉的答复》(以下简称《答复》),认为该木业公司在注销时公司股东隐瞒被行政处罚存在债务,提供公司无债务的虚假清算报告,恶意注销登记,其注销可参照《答复》中列举的终止情形,相关行政处罚仍应执行;股东承诺对公司遗留问题承担全部责任,应承担相应赔偿责任。因此,法院应当通知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变更被执行人,推动行政处罚落实到位。

  经与法院沟通,双方就本案处理方式达成一致。张家港市法院随即向申请机关释明,告知其权利义务,依法申请变更被执行人。后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向张家港市法院申请变更公司股东为被执行人,法院已对公司两名股东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针对该案中暴露的问题,张家港市检察院通过走访研判,发现这种情况并不鲜见,2020年以来,有10余家公司被行政处罚后恶意注销,导致大量行政罚款无法执行到位,仅其中行政非诉执行检察监督立案涉及的5家公司,罚款金额就达200.76万元。

  这些问题公司为逃避行政处罚恶意“注销换壳”,钻“放管服”改革空子,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为更好服务“放管服”改革,张家港市检察院将相关情况撰写成调研报告,引起相关地方的重视。

  “通过强化‘府院联动’,推动全市打破信息壁垒,建立企业注销信息共享机制和数据平台,有效维护了社会公共利益,深化溯源治理。截至目前,全市已避免了12家企业恶意注销逃避行政处罚的行为。”张家港市检察院检察长邓根保说。

【编辑:蒋妍】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问题公司恶意注销后致行政处罚落空怎么办

相关推荐: 国际粮价大涨引出安全问题 中国受影响较小

  证券时报记者 余胜良   近期俄乌冲突引发粮食价格大幅飙升,表明粮食安全问题依然不可忽视。从2月21日开始,短短两周时间芝加哥小麦期货最高上涨超过六成,这在农产品中非常罕见。   在俄乌冲突中,对全球影响最大的农产品是小麦,小麦作为口粮牵涉的是会不会挨饿问…

(0)
上一篇 2022年3月18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18日

相关推荐

  • 商务部:三大措施促进消费持续恢复

      中新财经4月21日电 21日,在商务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商务部将多措并举促进消费持续恢复。   高峰介绍,商务部将重点采取以下措施促进消费:一是提升传统消费能级。鼓励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深化汽车流通领域的改革,扩大二手车流通,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落实好已出…

    财经 2022年4月22日
  • 广东农村电商“达人”超百万 城乡居民收入比历史性缩小

      中新社广州4月21日电 (记者 程景伟)在粤东渔村——广东汕尾陆丰市乌坎村,村民张雪晴这几年学会了在网上卖海产品干货,春节旺季时一个月收入上万元(人民币,下同)。   在广东,像张雪晴这样的农村电商“达人”数量已超过百万。   “以前渔民打回来的鱼很鲜美,但只能在周边的村或隔壁镇卖,挣的钱很有限。”张雪晴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现在她会先把海鲜处理…

    财经 2022年4月22日
  • 新文化业态迅速兴起 让“剧本杀”行业发展有法可依

      新文化业态迅速兴起,给青少年带来诸多风险,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呼吁——  让“剧本杀”行业发展有法可依   “作为融科技、艺术、文化、创新于一体的娱乐活动,‘密室逃脱’‘剧本杀’给青少年带来了强烈的沉浸体验,但是目前尚无针对未成年人的经营要求与规范,很多经营者感到虽‘有心为之’,但‘无法可依’。”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临沂北城小学校长张淑琴建…

    财经 2022年3月17日
  • 五大首席看A股:多重利好因素将助力中国股市“突围”

      本报记者 吴晓璐   近日,A股连续回调。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3月15日,A股平均市盈率为16.4倍,接近2019年年底水平。   《证券日报》记者就当前A股估值水平及长期趋势,采访了五位首席经济学家或首席策略官。专家表示,目前A股估值水平处于历史均值以下,后续应逐步聚焦基本面。从中国经济基本面、市场流动性以及企业业绩来看,未来多重利好因素将助力A…

    财经 2022年3月16日
  • 1.5万亿元留抵退税,谁受益?国家税务总局等解读

      1.5万亿元留抵退税,谁受益?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规模为历史之最,其中1.5万亿元来自增值税留抵退税。   增值税是中国第一大税种,但提起增值税留抵退税,许多人感觉有些陌生。留抵退税是怎样形成的?1.5万亿元留抵退税将如何落实?哪些群体将从中受益?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家税务总局。   留抵退税力度加大   ——从…

    财经 2022年3月17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