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业态迅速兴起 让“剧本杀”行业发展有法可依

  新文化业态迅速兴起,给青少年带来诸多风险,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呼吁——
  让“剧本杀”行业发展有法可依

  “作为融科技、艺术、文化、创新于一体的娱乐活动,‘密室逃脱’‘剧本杀’给青少年带来了强烈的沉浸体验,但是目前尚无针对未成年人的经营要求与规范,很多经营者感到虽‘有心为之’,但‘无法可依’。”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临沂北城小学校长张淑琴建议,尽快制定和出台沉浸式娱乐行业未成年人保护规范与标准,如在营业场所增加未成年人适龄提醒、对某些剧本增加“不适合未成年人”标签等,帮助经营者自觉履行保护未成年人的义务。

  近两年来,一种名为“剧本杀”的新兴文化业态迅速兴起,消费人数呈井喷式增长,在90后、00后青年群体中蔚然成风。行业观察数据显示,国内“剧本杀”线下门店已达数万家,2021年年底中国实体“剧本杀”市场经济规模在170亿元以上,消费者规模可能超过900万人次,预计2022年我国“剧本杀”市场规模将达到239亿元。然而,行业的繁荣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激烈的市场竞争,“剧本杀”存在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剧本杀”的行业规范问题成为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联合在北京、上海、广州等10个城市对近9000名青少年调查发现,79.3%的青少年知道“密室”“剧本杀”,71.2%的人接触过,65.2%的人表示喜欢。年龄越低,喜欢“密室”“剧本杀”的比例越高,未成年人比18岁以上的青年高近8个百分点;年龄越低,喜欢恐怖类“密室”“剧本杀”的比例越高,12-14岁未成年人喜欢恐怖类“密室”的比例比31-35岁高29个百分点,比36岁以上的成年人高34个百分点;未成年人业余时间到“鬼屋”或“密室”玩的比例更高,比18岁以上的青年高4个百分点。

  “‘密室’‘剧本杀’等新娱乐业态在满足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消费需求、社交需求的同时,也给青少年尤其未成年人带来消费、安全、社交的风险。我们既要尊重未成年人的文化权、发展权、休闲权,也要重视未成年人娱乐活动中的权益保护。”张淑琴建议,打破现存监管交叉、多头管理的现象,明确该行业的主管牵头部门,健全相关法规制度,既要加强事中与事后的监管,也要加强事前监管,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此外,建议建立沉浸式娱乐行业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委员会,结合青少年群体的心理特征与文化需求,建立对剧本的审核评测机制,及时跟踪、研判、监测沉浸式娱乐产品的质量和相关服务举措,定期发布沉浸式娱乐行业未成年人保护报告等。

  “一是‘剧本杀’实体店、网上平台与经营性网吧具有相似性,但法律未作出明确界定,导致大量未成年人参与,容易侵害他们的合法权益,阻碍身心健康发展;二是‘剧本杀’内容涉黄、涉暴力比较严重,明显不适合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三是缺乏对‘剧本杀’作者的思想政治引领、组织化引导及有效的行业规范。”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芭蕾舞团副团长朱妍建议,将“剧本杀”实体店和网络平台比照经营性网吧的性质进行管理,限制未成年人进入和使用,加大对“剧本杀”内容的意识形态风险管控,建立健全剧本的文化审查机制、版权保护机制等,市场监管部门强化对相关市场的动态监管,防止资本无序介入后的野蛮生长,以及由此带来的涉及青少年身心发展、价值观养成等方面的外溢风险。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中华版权代理中心)主任、党委书记孙宝林看来,“剧本杀”的行业规范需要形成从前端剧本版权合法性,到内容合规审查,再到末端的经营门店备案、场地消防安全监督检查的全过程治理,推出“一体化、系统化”的闭环规范治理之策。他建议,将红色、正能量剧本倡导推动成为“剧本杀”场馆选择剧本的主流,通过极具文化沉浸式体验感的方式,推出更多的红色、正能量剧本,寓教于乐,引导青年群体在社交娱乐中受到教育和熏陶,不断增强其文化自信,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孙宝林还建议,文化市场执法部门在执法检查时,应要求“剧本杀”经营场所提供剧本版权登记及授权使用文件,以证明剧本版权来源的合规性。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吴晓东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于晓】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新文化业态迅速兴起 让“剧本杀”行业发展有法可依

(0)
上一篇 2022年3月17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17日

相关推荐

  • 字节跳动向北大提供捐赠 支持研发开放的古籍数字化平台

      3月17日,字节跳动宣布向北大教育基金会提供捐赠,全面支持“北京大学-字节跳动数字人文开放实验室”的工作,研发古籍数字化平台,利用智能技术加速中华古籍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向全社会提供公益化服务。   据了解,该实验室将调动国内外的相关力量,在三年内完成一万种精选古籍的智能化整理工作,基本覆盖儒家、道家和佛学的核心典籍目录。提供开放、体验良好的阅读服务和基本…

    2022年3月18日
  • “科创”+“互联” 赋能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度

      证券时报记者 吴少龙   南海之滨,潮涌风劲;凭海临风,湾区观澜,感受速度与激情。   345.90亿元,这是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一天的生产和服务贡献的GDP,约占全国的12%,这是大湾区经济发展的速度。   两年新增7700家高新技术企业,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从2019年的4.84万家上升至2021年的5.61万家,这是湾区科创蓬…

    财经 2022年3月16日
  • 国际油价回落 国内成品油价格为何继续上调?

      国家发展改革委17日称,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2年3月17日24时起,国内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750元和720元。   这是去年年底以来我国连续第六次上调汽油、柴油价格,也是近期调整幅度最大的一次。此次调整折合每升上调约0.6元。按50升的油箱容量估测,调价后加满一箱汽油要多花约30元。   据国家发展改…

    财经 2022年3月18日
  • 商务部:一季度对外全行业直接投资同比增长5.6%

      中新财经4月21日电 21日,在商务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2022年一季度,我国对外全行业直接投资217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折合342.9亿美元,同比增长7.9%)。   据高峰介绍,一季度,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70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折合269.2亿美元,同比增长8.5%)。其中,流向批发…

    财经 2022年4月22日
  • 上线算法关闭键,何必遮遮掩掩?

      据澎湃新闻报道,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15日,多款App均已上线算法关闭键,允许用户在后台一键关闭“个性化推荐”。不过,目前大部分App都把“个性化推荐”关闭键埋得比较深。   把算法开关交给消费者,这是尊重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的做法,在数字经济条件下,也是企业保护用户隐私,确保数据安全的应然选择。但“关闭键埋得比较深”也体现了市场主体在放下“既得利益”…

    财经 2022年3月18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